“水淹天门”是瑶族关于人类来源最典型的故事,也叫“伏羲兄妹”或叫“兄妹结发”。传说远古时,张天师与雷公反目结仇,互相斗法。一天张天师设计抓住了雷公,关进木牢里。张天师外出买盐,准备回来再杀雷公,吩咐伏羲兄妹好生看守,千万不能给雷公喝水。雷公被困三天三夜,已经精疲力乏,要吃的得不到,要水喝也没有,后来讨潲水。伏羲看雷公饿得可怜,便给了一碗潲水。雷公喝后精神大振,挣断了绳索砸烂了牢笼。临走拔下一颗门牙
恭城瑶族自治县内语言,主要是汉语和瑶语,其次是壮话。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的一种,俗称恭城官话,通行全县,是境内各民族交往的共同语。 此外,汉语还有宝庆话,属汉藏语系汉语湘方言的一种次方言,通行于三江、观音、栗木、西岭等瑶族乡镇的部分地区;闽南话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次方言之一,为船民使用;客家话,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次方言之一,曾通行于嘉会、平安、莲花乡和栗木、恭城镇的少部分地
有谁家的香火不朝大门的?在今天,是绝对看不到了,八十岁以上的人能看到也是极少极少的了。殊不知一百多年前生活在高山深谷中称为“过山瑶”的人家,香火多是不朝大门的。原因何在? 过去,过山瑶人处于“山丁”的地位,靠租种“山主”的山地过的是刀耕火种、广种薄收生活,少则三、五年,多则八、九年,一个地方的地力耗尽之后,便要迁徙他处(租种山地的规矩是“租山还林”)。祖祖辈辈过着“吃穷一山又过一山”的流浪(居无定
瑶家人重情重义,热情好客,特别欢迎外乡人到瑶家作客,与外面的人交朋友。但是走进瑶家必须通过“四关”,考查你是否真心对瑶人友好,才会诚心诚意与你交往。 入门请坐你来到堂屋门口招呼一声,主人必定起身迎接,热情唱道:“好啊!门前喜鹊叫喳喳,好风迎客到瑶家。”请你入门后,便顺手拿过小板凳,双手递给你:“请坐!”你双手接过道声谢后立即坐下,主人就会满面笑容点头致意。如果你不接主人递过来的小凳另找一处坐,或者
瑶族本来是很好客的民族,但是,到瑶寨作客,必须尊重瑶家爱狗敬狗的习俗,否则会自讨没趣。因为,瑶族是狗图腾的民族,传说其先祖盘王(盘瓠)是龙犬,狗头人身,瑶人都是盘瓠的子孙,于是,“狗”便是先祖盘瓠的化身,所以,家家都必养狗。每年重大节日和每月的初一、十五,在供奉祖先时,必须同时喂狗,先让狗吃饱,人才能动筷子。特别是中元节(七月半,初七接祖先至十四晚送祖先)中,堂屋神龛前摆放的八仙桌设定的每个神位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