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微信公众号
联系我们
电话:0773-8214133
地址:恭城瑶族自治县
网址:www.zaigc.com
资讯分类
资讯详情
瑶族婆王节
道光15年(公元1835年),建婆王行宫于界头屯,形成九板桥在农历六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六日会期。道光23年(公元1843年)建戏台于两侧樟林,婆王行宫始称“圣母行宫”,民国初改称“唐太婆庙”,会期延至1957年停止,1982年民间自动恢复活动,1984年在县民委的大力支持下,将会期更名为婆王节,至今已历10届。
婆王节的主要内容有:①婆王巡游,1957年以前巡游10屯,主要抬婆王、仙姨、雷神(婆王舅父)等四尊神像出游需8人,打伞扛旗20人,举像牌10人,师公2人,打长腰鼓8人,打锣1人,头首执事5人,共计50多人。②婆王祭典,回衙以后,师公喃神、款神、其间挞鼓、唱歌以娱神。③抢花炮,在旷平举行,全村老少组队参加竞抢,以抢得铁圈并跪于婆王像前为止。一人得手,全村得福、皆大欢喜,此后将花炮供于宗祠或堂屋神上台,每月初一、十五烧香供茶、过节三餐祭奉。次年届期合村(族)集,重整花炮,购牛、羊、猪三牲敲锣打鼓至婆王庙“送炮”。④唱戏,每逢会期都要请外地或本县戏班子唱戏。⑤物资交易,自清道光年间形成会期以后,远自湖南江永,道县以及广西灌阳商贾,恭城各乡村群众闻讯都来九板桥“赶会期”,交流物品主要有铁、木、竹等农具,花生、红瓜子、黄豆、黄糖等地方特产,以及日用品和儿童玩具等。
九板婆王节(会期)自清道光年间兴起、历时100多年,至今不衰,唐黄瑶属我县六大瑶族区域之一,其族源自于湖南千家垌,进入恭城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,唐黄山之盘王庙和婆王庙从兴建至今建已600多年,从族源到信仰载体都具有历史价值。
从婆王传说到九板会期经历了以下过程:
①从宗祀婆王到农商贸易;②从千家垌传说到唐黄瑶居住的稳定;③从势单力薄到占踞一方;④从八房十三村的演变到宗教民俗文化的长久延承等均具研究价值。
目前,唐黄瑶文化的缺失与频危状况十分严重,其一作为瑶族的基本特征——语言与服饰,已经荡然无存。其二,作为宗教文化,随着师公的年老相继去世,宗教已无传人。其三,跳长鼓舞的艺人,现仅存几位,但年岁已高,技传无人。
所以,我们将九板婆王节申报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,其最终目的,是使这一民间民俗文化得以传承、弘扬,有利于构建和发展民俗民间旅游,有利于当地特产经济的开发与贸易交流,有利于民族团结构建一方和谐。
目前,《瑶族婆王节》于2008年被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化遗产保护名录。